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76节 (第2/2页)
??“二甲第三者,陈郡陈县北里北、陈馀!” ??“二甲第二者,砀郡陈留县高阳乡西、郦食其!” ??“二甲第一者,陈郡陈县北里北、张耳!” ??“一甲第三者,三川郡阳武县户牖乡南、陈平!” ??“一甲第二者,南郡竟陵县南里南、陆贾!” ??“一甲第一者,……” ??到进士科时,若周邈在场,就会发现好几个汉初名人,其他的就都是不曾听闻过的。 ??这 ??是因为汉初‘黄老七十年’,也唯有儒家同为显学,才有许多儒生名留史书。 ??而法家没落,史书之上罕见法家名人。 ??明算、明字又不受重视。于是竟似乎是儒家名士们占领了进士科。 ??只是被尊为汉朝第一儒者的陆贾,都只得了进士科一甲第二,便可知儒家倒也没占到进士科的半壁江山。 ??法家、道家与兵家,还有墨家等家,虽稍显弱势,却也能算是平分进士榜了。 ??…… ??嬴政亲自宣读完毕科举四科的名次,放回玄榜。 ??之后将有奉常衙门博士部抄录榜单,张贴于章台宫的宫墙大门外。 ??这一份始皇帝亲笔落下的榜单原稿,将会收藏保存于咸阳宫书馆。 ??嬴政又道:“今日擢选野之贤才,明日授赐朝臣、郡县之官,还望诸位莫忘初衷,谨守本心。 ??为国之富强,为民之安乐,为己身留名青史!而勤谨、清廉、奉献,奋斗余生。” ??“唯!” ??一百零八名参加殿试,由始皇帝参与阅卷,亲自排名并书写榜单,亲自宣读名次,名符其实的天子门生,皆齐声应道。 ??礼官出列,高唱:“跪!” ??“拜!” ??…… ??此次两跪六拜之礼,是拜君,亦是拜师。 ??跪拜既毕,‘制名大典’主体上就已经完成。 ??只在最后,始皇帝嬴政赐下恩典:“今岁首届科举取士,宜当特有恩赐。 ??凡应试于廷殿之士,榜上有名者,凡二甲、三甲之列,各赐良马一匹。一甲者,各赐二马车驾一辆。” ??“另有,今日制名既毕,特赐四科廷士2御马游街,一甲者今日特许行于中道。” ??此恩典一出,众廷士无不心潮澎湃! ??即便是最差的三甲,都能得赐良马一匹,这是何等的厚赐,又是何等的殊荣啊! ??更莫说四科一甲,那更是二马拉车驾! ??今日在列的百官朝臣,许多都尚且不曾拥有一匹马。而也只有三公九卿及宗亲侯爵之列,才有财力配备二马拉车驾。 ??最重要的是,二马拉车驾虽不似驷马、六马拉车驾,有严格的形制限定,可寻常士人和 ??低阶官吏也会自觉避讳,但一甲廷士却能名正言顺地乘坐! ??这赐下的不仅是财富,更是莫大殊荣! ??何况四科一甲廷士,还被恩准今日可行于中道! ??中道,道路的中央。 ??平日的城中大道,行人走人行道,车马行左右车道,中道乃是皇帝出巡、仙使出游或某人得特许时,才可行走的。 ??今日四科一甲者,却皆得恩准可行于中道! ??始皇帝对廷士的看重由此可知,也可知科举取士,之于大秦的重要。 ??更是无处不在昭示,他们这些廷士的前途未来,将有无限可能! ??“谢陛下恩典!” ??无需礼官高唱提示,一百零八名廷士便已齐刷刷跪拜下去。 ??“陛下万岁、万岁、万万岁!” ??即便是咸阳之外的廷士,也已学会山呼万岁。 ??拜谢已毕,嬴政继续道:“明日岁首大朝贺之日,诸廷士依礼朝贺,并赐席大宴。 ??后日于咸阳礼堂,同赏歌舞。” ??咸阳礼堂,由仙使修建于咸阳广场上,那座可容纳数万人的半室内场馆。 ??明日以新科廷士身份,朝贺之后列席大宴。后日与始皇帝及群臣,与黔首同赏歌舞。 ??这不又是两项殊荣吗!